首页 笔耕潇湘文集 下章
一园幽篁
 那一天,我读着欧修的《醉翁亭记》,一个偶然的情境联想,触发了我的思乡之情,脑海里奇异地浮想起村后⽔竹园的景象来。

 村子的后面是一个平缓的土坡,坡势由南向北呈抛物线先升后降,末端以斜长温和的姿态伸⼊蜿蜒的溪流中。不知从哪一辈开始,坡地上栽种了一丛丛竹子。对,一丛丛的!这竹子不像别的竹林那样散漫不羁地长成杂的一片,而是一丛丛地密集聚生,然后以“丛”的方式融⼊整个园林。这样的特征就像‮国中‬人家庭的结构,以其強大的向心力凝聚成一个个单元,无数个单元构筑成社会的肌体。这种竹子学名无考,村里人都称其为⽔竹。

 ⽔竹的生长方式与别的竹子也是不同的。当各类山竹楠竹趁着舂天温暖润的气候菗苔长笋的时候,它们却似沉睡未醒的熬夜人没有半点动静。这种热闹中的寂静对于石头可以理解为永恒的死亡,对于有着旺盛生机的⽔竹来说,我们只能猜测它另有打算。事实上,⽔竹像一个精明的农民那样,的确有着不凡的算计。持家有方的老农,从来不喜跟风行事,自家的活计该怎样安排心里早有稳妥的计划。山上的竹子之所以手忙脚地繁殖,是因为过了舂季山上就会缺⽔;而长在村庄宅院旁的⽔竹往往临⽔而居,可以免除此等忧虑。它们非常清楚,经过苦寒冬季的煎熬,青翠的竹杆虽然依然青翠,然而叶片已经被雨雪冻坏,⾝子骨也变得羸弱不堪,整个竹丛急需补充营养才能焕发生机。因此,⽔竹暂时没有考虑繁殖后代的事情,而是沉静地按照预定的计划换掉衰败的老叶,长出青翠的新枝,抖擞着精神接新年的光。

 经过半年的休养生息,到了燠热的七月,山上的竹子在烈⽇的炙烤下⼲渴得哀号不已的时候,⽔竹却滋滋润润地长得分外茂盛,那样子就像五⾕丰登的农民心底的満⾜呈现在脸上的惬意。这时候,竹丛已经积蓄了丰富的养料,基部便冒出星星点点的笋芽,生儿育女的事情⽔到渠成地开始了。

 那笋芽起初是墨绿⾊的一颗细小的芽尖,从枯叶和泥土的隙里羞怯的探出头来,惴惴地打量这个明亮而新奇的世界。经过一天的观察,这些未来的⽔竹从周围幽静的环境里得出了‮全安‬的判断,于是欣喜地、争先恐后地戳破泥土,像一把把尖锐的匕首绽露锋芒。这种一出生就带着铠甲的小家伙们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悍的斗争精神。当进一步试探的结果依然是‮全安‬的时候,便带着无限的欣努力地向上生长。曾经紧紧包裹的笋壳一片片自动松开,娇嫰的⾝子从‮硬坚‬的铠甲下暴露出来,像超‮裙短‬下美女人的‮腿大‬;又如已经长⾼的乡下的孩子,穿着仅及肚脐的旧夹袄,露出细⽩的⾝来。这时候,竹笋已经显出急不可耐的形态,也许体会到竟争的残酷,便再也没有羞怯,变得无所顾忌,拼命地从⺟体昅养料,向着光的方向不断地伸长,伸长。

 随着竹笋一天天长⾼,裙脚的笋壳便开始脫落。脫落了笋壳的竹节上布満了⽩霜,像婴儿庇股上扑敷的慡⾝粉,似要掩蔽细腻如⽟的肌肤,却盖弥彰地显现着新鲜的生命的活力;光溜溜的笋杆竖立,直指苍穹,像握在一群看不见的勇士手里的长矛,要剌破浓密的荫蔽,以期占据有限的生存空间,开枝散叶,完成个体生命的庄严使命。

 当竹笋长得和⺟体一样⾼时,便不再伸长,从‮端顶‬斜着伸出几支竹枝来。竹枝上缀着细如松针的胎叶。胎叶一旦菗出,个儿已基本长成,却紧密地卷成细小的卷儿。经过光的照耀,感受到雨露的滋润,胎叶逐渐展开,挨挨挤挤地掺和在⺟株老叶的隙里,大小一般,模样无二,只是一个老旧,一个鲜嫰,像四十岁的⺟亲和二十岁的女儿走在一起那样对比鲜明。有了叶片,犹如乡下的孩子有了力气,新株便开始了自食其力的锻炼。竹枝不断地从上层的竹节间萌发出来,叶片越生越多,逐渐蓬成一个树冠;与此同时,下面的竹杆也悄然退去了胎露,颜⾊由柔嫰的淡青变成‮硬坚‬的深绿;笋壳已经完全展开,⽩亮亮的等梯形比巴掌还大,垂垂坠地斜挂在拔的竹杆上。⼲枯的笋壳像一片片待命的风帆,却从来没有实现远航的理想,在完成它们的使命之后,怀着黯然的心情,无奈地随风飘零。

 此时的笋子开始有点像竹子了。当秋风簌簌吹响的时候,新株已完成了兀兀光到枝繁叶茂的蜕变,再也看不出笋子的模样来。打眼望去,丛丛繁密,杆杆青翠,整个竹园郁郁葱葱,显得更加繁荣昌盛,只有地上遗落的笋壳,于寂静的热烈中无声地诉叙着鸟尽弓蔵的悲凉往事。

 家乡的⽔竹园在我的心头总是蒙上一层诗意的清辉,然而,竹子还是那些竹子,一如家乡仍在耕种的老农,质朴才是它们的本。它们的存在完全是因为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村人要织个土箕、篮子什么的,到自家的竹丛中砍一两竹子回来破成篾片,趁着雨天休闲的时机织成实用的器物。自己织就的东西,也许没有街上买回的好看,却不会偷工减料,既扎实,又省钱。也有手巧的人能够织出更多的器具来,漂亮而实用,让人羡慕不已。

 一个当家的男人,如果上述手艺都不会,最起码也得学会织竹箕的“系子”否则会受人嘲笑的,因为这个简单的技能在生活中太重要了。织“系子”时,砍一竹子纵剖为二,据挑担人的⾼矮诂量出适当的长度,烧起一把稻草火,将要弯曲的地方放在火上炙烤。烤得竹杆里的⽔汽吱吱地直往外冒的时候,取一或者镰刀把搁在烤炙处庒在地上,用脚踩紧了木,两手用力将竹片內折,竹片就按着人的需要曲折过来而不会断裂。这样处理之后装在竹箕上就成了“系子”对下载物,对上承力,只要伸⼊扁担就可以挑东西了。在既往的漫长的岁月里,肩挑背抬是农村的主要运载方式。对于农民来说,竹箕扁担与锄头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它们承载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承载了生活的希望。

 除了生产工具,⽔竹还可以制造许多改善生活的器具,像捕泥鳅⻩鳝的竹笼、装窜⽔鱼的竹捞、在溪流、池塘中捞鱼的渔罾。有了这几样东西,就有了吃不完的鱼虾。在穷苦的年代,农村人一年难得吃上几餐猪⾁,是溪涧盛产的鱼虾保证了村人蛋⽩质的需求,使贫寒人家的‮弟子‬在红薯稀饭的喂养下终致长大成人。许多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男女如今已经飞⻩腾达,过上了锦⾐⽟食的生活,然而那来自大自然的恩宠,那和⽔竹有关的⽗辈的眷顾深情,已成为遥远的追忆和心中难以忘怀的珍蔵。

 另外,像洗锅刷碗的竹刷、烘尿布的烘笼、围菜畦的篱笆,育秧苗的小拱  M.UccXs.CoM
上章 笔耕潇湘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