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翠微山记
要不是来,不知道京西竟有这样一片幽静的地方。起伏的苍翠为西山一脉,隐蔵在破落的人烟后,寂寂,如对影自怜的邻家小女。
是去看一座寺院的,对这⻩墙灰瓦、梵音在暗香中浮动的情景有种莫明的喜

,或不是从骨子里来,也不是要想着有一⽇在繁华落尽后面对青灯古佛,就是喜

,有点叶公好龙的况味。或者面对门槛,张望门槛里的清净和冷淡,从红尘走来的脚步始终在门槛外徘徊。隔着虚空袅袅的烟,门里门外,不同的境界。明显的区别,芒鞋皂⾐的⼲净对五月松针

补布⾐的征尘。
京城有多少座寺院?有人说:有名的720座。我若是从年头走起,到明年的年末,或可以一座座走过,想想,也是心的一种空灵。只是这七百二十个⽇子,我可也否借僧人破钵一只,去众山化缘?
也是不能的,只有随缘。
就到了这翠微山的脚下,与一个如从远古走来的古典女子相遇,说好同游,在这早秋里的天,要了一辆车,往山顶开去。
竟然没有见到如织的游人,诺大的寺院,从进门时起,一片静寂,只听到彼此的脚步敲打着方砖铺成的路“蝈蝈”的声响夹在百鸟的鸣叫声中,在这树荫的

凉里,不显得突兀。只是静!
待前行数步,转过了几道弯后,大概看到寺院的大半。寺院依山而建,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寺院是一座座小庙连接而成,依着山,顺着刚才上来的路,排行向北。
寺院里也没有香火,诸神无言皆是默然而坐看在我们这样冷清观客的眼里也就如山冷寂了。我和她,这样的走着,只当作是乍然相逢后远离人间的同游,因为远近的寂寥无声,可以听到彼此的细微呼昅。山风从⾕地里来,扶过重重的深绿,拂面时,一种染过绿叶的清凉。
就到了供奉观音大士的正殿,端坐⾼台之上的观音慈眉善目,没有香火的袅绕,举目相望,显得平淡了许多。两边是经纶,对于俗世的我,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她说好,对于古典的她来说,说好自然就是好了!
突然看到穿一⾝兰⾐带着灰⾊的年轻女子从寺院的墙角低头走过,心中惊喜,以为她是这擦拭香案的尼姑,要追着她去,却是如惊鸿照影,恍然间,转过墙角,不知何踪,与同来的她说,也是有点不信。还是心不甘,匆匆的从大殿出来,却看到庙墙上一个“茶”字。转过去,就见一个茶亭。
坐下,要了一壶铁观音,慢慢的坐下,等续了⽔,转⾝看时,不噤被眼前的景⾊惊呆。原来我们坐着的地方,是寺庙后院的一截长廊,悬在半空之中。这山本是合抱的势姿,只是南边开了口,从我们坐着的地位看去,山比山⾼,几周围,苍翠秀丽,空⾕幽静。
心是静了下来,散漫的聊着天,就着杯中的茶⽔润着嗓,可以不着边际的闲聊,或者把盏,借山间徐徐的秋风,扶栏看远近⾼低。以为这山是景,山间的空⾕是景,这对面坐着的女子更是一种淡雅的古典,一举一动,一笑一娉,都宛如是在这无人的空山经过百年的沉静今⽇缓缓走来与我这俗世的人喝一杯茶,惶惑,转⾝就会离去。
因为眼前的人,想起曾经友人的一句词:“每当风起的夜,月华便窃了树的背影,覆我一袭蜡染长裙,我遂挽长发为髻,斜簪一枝金步摇…然,古典给谁看?”不噤怅然,虽是偷的浮生半⽇闲,而,天⾊已晚,我和她还要下山,回到茫茫人世,在遇见的地方挥手告别。
只是,如此的景怎能不⼊心。更是奢望,要在月明的夜,把盏等明月爬上西山,临风看月华照了树影。到时,朗朗的山涧空⾕,当夜鸟归巢,翅膀滑过树梢的声音会否惊醒我长长寂寥的⾝影?
M.Ucc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