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小小说四题
(一)树桩
一九四五年冬。徐州,丁庄。
抗战胜利,我军某部驻扎于此,负责监管⽇军降部。
是时,丁庄已是残垣断壁,満目焦黑。昔⽇浓荫蔽野,如今树木皆为⽇军伐去,惟余大大小小的树桩,似一只只惊怒的眼睛。
忽一⽇,⽇军战俘遣使前来,叽哩咕噜一阵,觍颜称冬⽇酷寒,无柴取暖,请求许其掘树桩若⼲为柴,并甘愿与我军三七分。
祖⽗时任驻军长官,闻言痛斥;后念及优待战俘政策,遂忍怒允之。
时人责怪祖⽗,曰:一棵树,两次伐。罪行滔天,当受天谴。岂可允之?
(二)瘟疫
抗战时期,我军某运输团驻于鲁地,因物质匮乏,无

枝配备,仅配发杠子绳索。兵士自嘲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是杠子队,我也没有

。不仅如此,食粮亦难,物药更已悉数上援前线。
时年,瘟疫肆

,举团上下,染疾者过半。因无药可济,患者均隔离于一黑屋之內,奄奄待毙。
祖⽗时任团部文书,⽇夜

劳,亦不幸罹患此疫;隔离后,经团部特许,独卧于一门板之上,每⽇由勤务兵看候。
病员已损近半。祖⽗⽇夜闻哀哭呼号之声,无以⼊眠。历数⽇,仍未见好转,自忖沉疴难愈,不愿坐待死期,空耗食粮。遂嘱勤务兵购得巴⾖若⼲,超量服下,以期速死。孰料未及半⽇,腹內痛如刀铰,响似雷鸣,继之大泻不止,排出浊臭之物。后昏死。
数⽇后醒转,竟气通上下,渐思饮食。思之,盖因巴⾖

毒,以毒攻毒,始得祛除顽疾。
休数月,乃起。然药

所致,双目已不复见物。
时举团缟素,疫病去后,存者百人而已。是时,忽闻⽇寇投降,祖⽗百感

集,泪如泉涌。
(三)军马
一九四五年秋,祖⽗属部参与纳降。

接前夜,⽇寇将数百军马悉数毒毙于槽头。祖⽗检视之时,偶救得一匹,后经调治,康健如初。
中秋之夜,思家之情弥漫军营。祖⽗枕戈待旦,执酒出营,对月独饮,以遣乡愁。醉于野。遂驰马扬鞭,沿铁路狂奔。铁轨尽处,是其家乡。
奔出数里,祖⽗不胜酒力,滚鞍落马,卧于枕木之上,酣然⼊梦。军马守护其右,以

衔其襟,拖曳不动,弃之而归。至营中,踏灭篝火,撞翻几案,奋蹄刨土,长嘶不已。众皆怒,骂曰:狗⽇的,念其旧主乎!
一长者曰:不然。其鸣甚悲,或有难。遂持

夹

,随其行。
至祖⽗醉卧处,祖⽗酣然如故。是时,铁轨震颤,隆隆之声不绝,车将至矣。
(四)哀舞
⽇天皇降诏,令⽇军就地投降。闻此讯,⽇军鬼哭不绝,盖因失势也。
粮草已断,威风不再,沦为阶下之囚,难为掳掠之事,⽇军官兵⽇渐拮据。天生好⽪囊,怎耐得天寒地冻,窝头菜汤?于是乎,有⾝怀手艺者,支起剃头挑子,临街媚笑相

。余者多变卖军刀、军⾐、眼镜、⽔笔,能换钱者一概倾出,转⾝即隐⼊小食铺,填了肚肠。随军女眷中有更甚者,沦⼊烟花柳巷,

来送往。
中秋之夜,我举国

庆,爆竹声声,锣鼓喧腾。⽇军战俘营內却别有景象:触景生情,思慕家乡,遂彩⾐

妆,粉饰登场,舞之蹈之。其扮相类同于猴,滑稽不堪。一曲即终,四围喝彩。
一人突发悲声。继而,恸哭波起,漫至整营,成震天之响。四外夜幕之上,烟花爆裂,绽放幻彩奇光。
2005-7-4修订
M.UcC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