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unyu文集 下章
萝卜白菜的闲话
 北方人的冬天饮食从来都那么单调,除了萝卜就是⽩菜。每天给⽗⺟做菜,颇费点脑筋。只因⽗亲喜吃⽩菜,⺟亲偏好萝卜。

 虽然耳闻旁人乐于“萝卜⽩菜各有所爱”这句口头禅,我也人云亦云,尽可不求甚解。但是,做菜不能周全地规避食者迥异的嗜好,因厚此薄彼、无法皆大喜,终究是我亲临庖厨者的“恶业”于是,我家餐桌上、茶余饭后,不免调侃嬉戏与口⾆辩驳一番。

 ⽗亲原籍是山东胶东半岛的龙口,大概是因为特产⻩芽⽩菜的缘故,尽管1948年“闯关东”来鹤城已逾甲子了,爱屋及乌地也好上了东北的大⽩菜这一口。⺟亲老家尽管比邻龙口的文登县,却更属意于红⽩相间、脆慡的萝卜,许是⼊乡随俗罢了。

 每每烹制了⽩菜,我就把自己观画读书之余、不知不觉谙的⽩菜溢美之词一一道来,振振有词地替爸爸喜吃与自己乐于做,而辩⽩不已。

 诸如:齐⽩石老人有一幅写意的大⽩菜图的题句“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的“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

 也谈及梁实秋先生《雅舍》里的句子:“华北的大⽩菜堪称一绝。山东的⻩芽菜销行江南一带。我有一家亲戚住在哈尔滨,其地苦寒,蔬菜不易得,每逢年遣人带去大⽩菜数头,他们如获至宝。在北平,⽩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菜沿街叫卖。普通人家都是整车的买,留置过冬。夏天是⽩菜最好的季节,吃法太多了,炒⽩菜丝、栗子烧⽩菜、熬⽩菜、腌⽩菜,怎样吃都好。但是我最欣赏的是菜包。”

 有了我这些佐餐的调料,⽗亲往往特别开心,吃的格外香甜。而我吃⽩菜,却时常忆起自己江南游历的旧事,那时读及梁实秋的这段文字,曾勾起了思乡情,甚至恨不得马上回家去大吃大嚼一番呢。想必⽗亲吃⽩菜的时候,一定经常回忆起山东老家,具体是何內容,不得而知了。

 每当做了牛⾁炖萝卜,⺟亲均眼前一亮地频频⼊口。我却实在没有那么多的字眼与典故,来夸耀萝卜的好处了!幸好⺟亲并不识字。我只淡淡地说:萝卜是“小人参”营养丰富,有极⾼的食用医疗价值,对糖尿病有好处,顺气利尿!俗话说:“萝卜上市,郞中下市”“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嘛!也哄得⺟亲十分乐呵。

 由于有了上面与⽗⺟的对话,我不免对“萝卜⽩菜、各有所爱”的说法产生了‮趣兴‬。

 除了张大千、梁实秋两位名人对⽩菜极尽赞誉之外,最耳能详的洪自诚的《菜谭》了。但那是由“菜之为物,⽇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其味乃厚”而借题发挥,将菜味比作世味进行引申,用儒道释理论去阐释“培本固、静心沉玩”的为人处世妙旨的。“咬得菜,则百事可做”与吃⽩菜本⾝褒贬,没有什么大关系吧?

 古人把⽩菜、萝卜与油菜一道,统称为“菘”只是到了北魏的《齐民要术》才把它们一一分开。⽩菜萝卜,同属十字花科,且长期同出一名,同是⽇常最喜闻乐见的蔬菜,为什么这些文人乐于提及夸饰⽩菜,而避讳乃至噤忌去谈论萝卜呢,除了“萝卜⽩菜、各有所爱”的约定俗成,只褒扬其一贬低其余吗?

 带着疑问,我重新翻阅了《闲情偶寄》,李渔谈及⽩菜时说:“菜类甚多,杰出者则数⻩芽。此菜萃于京师,而产于安肃(今河北),谓之“安肃菜”此第一品也。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味。”与张大千绘画、梁实秋妙文蕴含的溢美意趣,可谓异曲同工,堪称千古知音。

 当写到萝卜时,他写道:“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之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噤。”

 只寥寥几句,道破了我的疑惑。萝卜因生吃味道不佳,让李笠翁这样的“美食家”自然嗤之以鼻,甚至拒绝吃之。但他毕竟宅心仁厚,又峰回路转地借君子与小人来譬喻戏谑,缓和了语气,评论殊为精当与公允。难怪后世文人墨客人人讳言萝卜、而只道⽩菜香,只用俚语俗话敷衍地说句“萝卜⽩菜、各有所爱”了!

 北方四大特产之一的猴头菇,我也曾经吃过。自⾝没有什么味道,只是与散养的“溜达”一起炖来,格外美伦美奂。南方的竹笋,也只能清炒或与肥腻的⾁炖,方能焕发曼妙无比的滋味,这与有“百菜之王”之称的⽩菜具备一样秉

 而萝卜因为生吃的“秽气”确实如鲠在喉、不能雅俗共赏。就仿佛⽔果里的苹果、葡萄可以百吃不厌,而瓜果梨桃之类,总不十全十美,或这或那的有些瑕疵。大概只能偶吃“鲜杏一口”般适可而止,不能多食滥食而伤及脾胃,或⼲脆避之犹恐不及了。

 ⽗亲今年八十有余,仍然健硕异常,我陪着他在大连滨海路徒步十数里而不倦怠,我的步履甚至跟不上他呢。他平生只嗜吃⽩菜等冲淡之物,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命,那与之一起闯关东的同伴,居⾼官厚禄离休后、无法享清福者几乎全部仙逝了。而⽗亲对之浑不在意,对吃喝简淡之物均乐而受之,耄耋之年仍一如⽩菜般“里⽩外翠”的矍铄。

 ⺟亲今年刚过77岁“喜寿”每每乐于发号施令,她那唠叨外就象“心里美”的萝卜一样,乍一⼊口时,的确辛辣,但是厮混稔了,自可品尝到津津乐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今天晚餐,我不在为萝卜⽩菜之间选择而踌躇犹豫了,就熬制自己得意、且自命名的“四君子汤”:一锅⽩菜萝卜汤,里面再添点家乡特产的马铃薯粉丝,与些许号称天下鲜的小虾。

 汤端上来时,只看着这青里泛⽩、一点‮晕红‬点缀的素汤,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食不言、寝不语”地一味胡噜而饮,把萝卜⽩菜之辩姑且搁在一边。

 岂不妙哉!

 2010年1月7⽇于鹤城  m.uCcXS.cOM
上章 chunyu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