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风掠过松林文集 下章
理想家园
 生在农村,长到17岁去上大学,似乎要离开乡里了,不想那所新建不久的学校孤零零地立在稻田和山丘之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小县城,那个镇子只有独一条直肠似的街,几米外的小巷里农家的就大摇大摆地在闲步,猪则在自己的宿舍里发出酒饭⾜后満⾜的哼唱。不深的小巷外就是田野。

 所以,其实我本来就是个乡马巴佬,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农村,包括生活习和审美观等等都还保留着乡村的质朴。不信你看:此刻的我就头扎两小辫脚穿一双方口布鞋,象个三十年前的村姑。

 我住过的几处房子,无一例外都在国道边,而且在上坡路段,成⽇里马达轰鸣,喇叭尖叫,人喊马嘶,啼狗叫…就没个安静的时候。

 有一次到深山作客,虫叫声和溪涧里的⽔流声让夜静得使人不能⼊睡,从此那夜的夜成了我的向往。

 可是我从来没有过小地方的人对大都市生活的向往和‮望渴‬,连好奇心都没有过。

 记得八岁时⽗亲第一次带我进市里,那以前我从没见过三层以上的建筑。令⽗亲惊异的是,我并没有张着眼东张西望,似乎对⾼楼大厦、车⽔马龙见惯不惊的样子。⽗亲问:“你不觉得好、不觉得新鲜吗?”我只说:“没觉得好,只是烦糟糟的。”⽗亲摇‮头摇‬:“小孩子,这样必是不正常。”

 正说着,汽车庒飞的一块小石子打在我的膝盖上,立即起了一个红疙瘩,痛得我眼含泪⽔。这就成了我第一次进城最深的印象。

 我也觉得自己对城市的感觉不正常。才二十出头,我就莫名其妙地老是幻想能在密林深处的小木屋里生活。当然有个伴更好,或是爱人,或是挚友,能解除孤独寂寞。

 木屋的周围是田地。自己种菜、种粮、种花草,再养一条狗、几只;看⽇出⽇落,听风声雨声,有读不完的书。就这些,够了。

 做过无数次这样的梦:梦里我拥有一个童话般的⽔晶家园。⻩⽔晶筑墙,紫⽔⽇盖瓦,蓝⽔晶铺地,明亮的窗折出五彩的光;院子里绿⽔晶长叶,粉⽔晶开花,清亮亮的⽔晶溪流闪烁着太的点点金光。好一个內外明澈洁净无秽的世界!醒来就想:“真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那该有多幸福啊!灵魂由⽔晶的窗户飞出,在无尘的太空翱游,那就是永恒了!”

 我知道自己是因为现实生活太不如意、太过残酷,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拚搏改变境遇而采取的自欺的逃避。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理想家园?到哪里去找愿意避世的理想同伴?只能一次一次地做梦,一遍一遍地痴想。有一次想得痴了就对一个网上认识的人说了,结果那家伙就投我所好,差点被他给骗了。后来我就想,或许正常人见了我这样的想法都会觉得好笑,以为是活生生的痴人说梦、智力低下。

 07年放了包天的胆离开家乡搏了一次,想改变无奈的生存状态。结果是再一次遭到惨败,不得已退缩到鲁西南的一个僻远的乡村。安慰自己道:“说不定就真如了我的愿,从此生活宁静得再无纷繁。”

 地里只长着一种作物——小麦;地边只立着一种树——杨树;村里无一例外全是灰青⾊方匣子似的平房;房子里只住着两种人——儿女在外打工的老人和⽗⺟在外打拚的儿童;老人每天做着同一件事——让炊烟升起;孩子们也做着一件事——接受义务教育。简单的线条单调的⾊彩,勾画出单调的风景简单的人生。从不同年龄的人⾝上,可以看到一个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或许人就是女娲娘娘挥动枝条时在同一滩泥浆里溅出的不同的泥点子,按原始的规律从远古经过现代,一生衍生到遥遥的将来…

 村子里异常安静,空空的房子空空的村道,看不见玩耍的孩子听不到青年人的嘻闹。没有人养,听不见啼。几乎家家都有狗,因为很少有生人来,所以也很少听到狗叫。⿇雀和喜鹊的叫声因此显得惊心。无风的⽇子,老人们在墙下或蹲或坐晒太,年青人进城打工去了,带走了乡村的生机。他们的家在这里,在这里,可他们只在舂节时不得不回来尽几天义务。

 无人可流可勾通,有困倦窒息的感觉,仿佛经冬的麦苗,行将枯萎在舂的⼲暖里…

 这是我的理想生活吗?静是静了,可只是无声,只是萎顿,只是死寂,不是宁静,不是安祥,不是平和…  M.uCCxs.COm
上章 长风掠过松林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