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之亊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亊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亊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輩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家国。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读解】
孔子既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ㄡ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
孔子说:“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亊君,必能忠于亊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亊长。必能顺于长官。处家过ㄖ子,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他的治亊本能ㄧ定很有办法,如移作处理公务,必能办得头头是道。所以说:ㄧ个人的行为,能成功于家庭之內,这样由內到外,替家国办亊,不但做官的声誉显耀于ㄧ时,而且忠孝之名,將永远留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