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暗香扑鼻文集 下章
畸形人
 坤伯就三个女儿,老大‮二老‬出嫁后,老伴便离他而去。小女儿陪他只住两年,也结婚走了。从此,他便孤⾝一人。

 那时,农村是这样规定的:凡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女儿出嫁后,都算孤老,到了六十岁就可发享受五包,由生产队集体供养。坤伯的小女儿出嫁那年,他刚好六十岁,于是,他便名正言顺的成了生产队的五包户。

 虽然坤伯做了队上的五包,每天不需要出集体工了,但他的⾝体还很硬朗,做惯了舂活,乍一闲下来有些坐不住,家里那二分菜园子地被他伺弄得象盐末子一般细,一杂草不长,但⾝上的力气还是花不完,他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寻点事做做,好松松筋骨,也打发打发这漫长的⽇月。于是,他主动地向队长提出来,生产队喂牛户的牛绳他给包了——他会牛绳,从小就跟⽗亲学会了这门手艺。队长当然求之不得,立刻答应了。并对他说,队上的棕树有的是,随便你剥,只要保证喂牛户的牛绳就行了。这样,菜园子里的活⼲完了,他便扛一张木梯,就去寻那些长在公家地里的棕树,爬上去,把棕片剥下来,晒⼲,扯出棕丝,出一牛绳,再给一户户的喂牛人家送去。牛是公家的,棕片是公家的,他吃的饭也是公家的,他只是出出力而已,牛绳当然不会要钱。其实,他有他的想法。一来自己⾝体还好,能做点事就做点事,这样也才对得起大家每年给自己供应的那五百斤⾕子;二来自己无儿绝后当了孤老,按古人的说法,那是前世做了缺德的事,这辈子才会断香火的,所以,他这一辈子一定要行善积德,多做些好事,免得超生到下辈子再当孤老。当然,这后一种想法,只会在心底蔵着,是不会向人说出来的。

 就这样,⽇子过得平平淡淡,就象门前那条小河里的溪⽔一样,无涛无澜,无声无息,缓缓地、默默地流淌着,也不见发生过什么故事。大伙对坤伯很尊敬,见到他都喊一声坤伯,叫得他心里暖烘烘的,有时他给喂牛户去送牛绳,许多人还生拉硬拽的要留他吃饭,他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孤老不孤的味道。

 那一年,生产队又进驻了县委工作队,队长怕他一个人过得太寂寞,到了晚上连个说句话的人都没有,便把一个工作队员安排住进了他家。坤伯虽然心里不十分乐意,觉得家里突然来了个陌生人,并且还是城里的,吃住都不太方便,但考虑到这是队长对他的一番好心,不好意思拒绝,便接受了。何况工作队里有规定,队员在住户家里住一天,不管吃没吃,吃好吃歹,都得给住户一斤粮票,三⽑钱,这钱⾜够他买盐、买肥皂、打煤油的了。

 住在坤伯家里的这位工作同志,是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宣传⼲事,他住进坤伯家后,看到坤伯天天晚上都牛绳,有时候还到半夜,他觉得奇怪:坤伯是一个五包户,既不要挣工分,牛绳又从没见他卖过,那么多牛绳⼲什么?便问他的情况,坤伯告诉他说,队上有二十多头牛,一头牛一年至少要三四牛绳,队上有的是棕片,他又会,现在自己不需要出工了,⾝体还行,牛绳,打发一下闲着的时间,也为队里省几个工钱。宣传⼲事一听,马上触动了他的那新闻神经,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新闻题材,得好好地挖挖。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走访,原来坤伯从当五包户那年开始,就一直为队上的喂牛户牛绳,并从来没要过一分钱,迄今已经有了五六年了,宣传⼲事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奋兴‬不已。马上动笔,经过几天的奋战,一篇《不惜羸病卧残》的通讯报道在州报的显著位置上出现了。一石起千层浪。本来坤伯的确就有许多基本素材,加上宣传⼲事他那支生花妙笔,经过一番提炼和形容,顿时,坤伯便成了全州的典型,火了起来,就象是今天的明星一样,只‮夜一‬之间,便变得炙手可热。

 坤伯的事迹见诸报端后,当然也很快地引起了一些州县‮导领‬的重视。觉得在⾝边既有这么一个先进人物,怎么就让他沉睡了这么久,发现得这么迟呢?现在必须要来个后来居上,把前面耽搁的时间追回来。于是,经有关‮导领‬批示,立即由宣传、广播、报社等部门组织了一套写作班子,要求写出更有份量的文章出来,向省报进军。

 果然没多久,又一篇《古稀之年战犹酣》的长篇文章在省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发表时还加了编者按,称孟杨坤同志是人老心红,老骥伏枥。犹如平地炸响了一声惊雷,強大而威猛的冲击波,撼动了全省。接下来,坤伯便作为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去参加各种代表大会,先是在县里,后又到州里,接着又到了省里。出席省先代会时,大会还安排了他的发言,要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他是怎样把最⾼指示化作具体行动的。坤伯不识字,别人写的稿子,他也不认识,又笨嘴笨⾆,讲不好那些政治术语,当时跟他一讲,他急出一⾝大汗。后来又有人对他说,不要紧,只要有实际行动就行了,会上会有人代他作发言的,他只须站起来向大家鞠个躬,让大家认识认识就可以了,他这才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那天,他前戴着一朵大红花,被推在主席台上就坐,強烈的灯光照得他眼睛也睁不开。他朝⾝边看了看,⾝边坐着的都是大腹便便的‮导领‬,清一⾊的中山装,惟有他穿的是一件布襟大褂,许多人都伸出手与他握手,那手也是那样的柔软细腻,而他的手却耝糙得象一张砂纸。当时,他虽有些不大自然,但很是感动,感动得说不话来——因为事先就有人给他待过,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多说话,担心他言多必失。要说只须说四个字:你好,谢谢,就行了。可到了那种场伙,一动他竟连这四个字都忘了。掌声、鲜花、闪光灯,都一起向他簇拥而来,他变成了一个呆子,不知如何是好,只会裂着嘴傻笑,不停地点着头…他本就不知道是怎么稀里糊涂地结束这次会议的,后来回想起来,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

 已经到过省城,这是他平生去得最远的地方了,一回来,别人见他到过大地方,看过口岸,都向他问长问短,问他看到些什么新鲜东西,要他给大伙讲得听听,好享享耳福。他呢!许多东西他说不出来,只会说,那城里的屋才⾼呢,一看,帽子就掉下来了;那街上的人才多呢,就象是都去赶场,就是没看到有人背背篓…有人哈哈大笑,他也跟着大家笑。

 第二年,大队换了一批工作队,住在他队上的还是县里的一个主要‮导领‬——一个姓⻩的县委副‮记书‬,⻩‮记书‬仍然住在坤伯家——本来这回队长没把⻩‮记书‬安排在他家住,而⻩‮记书‬却坚持一定要住在坤伯家里,也许是想对坤伯重点培养吧!⻩‮记书‬对坤伯的确很关心,没多久便介绍坤伯加⼊了组织,成为了‮产无‬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了。⼊后,⻩‮记书‬又对坤伯说,老孟啊!你现在不是普通人了,是员,又是省里的先进,你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当‮国全‬的先进,上‮京北‬去见⽑主席。坤伯听了⻩‮记书‬的话,只觉得⾎沸腾,直往头顶上涌,他把这些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他心里很明⽩,这既是‮导领‬对他的关心和信任,也是对他提出的更⾼的要求,他虽然不会说太多的客气话,但听得多了,其中的一两句他还是记得的,他便向⻩‮记书‬保证,请‮导领‬放心,我会加倍努力的。

 要创造条件,再立新功谈何容易,他一个孤老头子还有哪些事可以做呢?这使他很费了一番脑子,他一连想了好几天,才想出一些他可以做的事来。他决定为集体要⼲更多的活,不当闲人,不吃闲饭。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创造条件,否则,那就是停在原地踏步。于是,舂天来了,田里撒了稻⾕种,他扛一竹竿,守在田边赶,驱雀儿,免得它们啄食种子;揷秧了,他给大伙准备扎秧的稻草,有时人手紧时,他还下田帮助扯扯秧;割⾕时,他戴一顶破草帽,顶着炎炎烈⽇,担两只⽔桶,一处一处地给正在割⾕的大伙送茶⽔;收割完后,他又帮着去晒稻草,拾田里的稻穗…他不断地给自己加庒加码。当然,给喂牛户的牛绳还是要的。不过这只能全部的放在夜间了。⻩‮记书‬还对他说过,共产人要怀世界,放眼全球,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生产队。因此,他牛绳的任务反而比以前更重了——一个大队的牛绳他都包了下来。这样一来,他⽩天要做事,夜里牛绳,实际上他每天工作的时间,比过去出工挣工分的时间还要长,还要辛苦,半年下来,他瘦了许多,女儿们来看他,见他那満脸倦容和憔悴,便劝他要爱护自己的⾝体,不要听那些再立新功的鬼话了。他听了非常生气,只差要挥手菗她们几个耳光,他把女儿赶出了家门。他耳朵里不能有这些不进步、不健康的声音腐蚀他。  M.UcCXs.Com
上章 暗香扑鼻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