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每文集 下章
敦煌:在千年徘徊百年彷徨中守望
 正是深冬寒意浓。在敦煌市前往莫⾼窟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三危山,被雪遮盖但起伏连绵的形状仍然很美丽,天渐渐晴朗起来,西北独有的強烈光使四下都闪闪发亮。

 断崖上镶嵌着大大小小的洞窟,前面一条冰冻的河流上面有木板桥,我们小心地走过去,便来到它的面前。峭壁上有四百多个洞窟,可能打开看的只有十多个,这些于千百年前为信仰而开凿供奉的洞窟中有各型各式的佛像与精致考究的壁画,就这样一直留到现在。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敦煌了。

 弥漫的千年⻩沙,苍凉的丝绸古道,承载着‮华中‬文明和艺术的精粹,在弹指一挥间的世事变迁中,敦煌,就这样经历着千年徘徊百年彷徨。

 立体的敦煌让人⾝临千年仙境,至少可以暂时忘了红尘烦恼忘了归家之路。一般的窟里的佛或是泥塑,或是石刻,而莫⾼窟却是用泥在洞中塑成栩栩如生的菩萨,佛陀,弟子,力士等形体,而在后面的洞壁和顶蓬上,用丽的⾊彩绘出美丽的衬景图案。有飘舞的飞天,安逸的天使,花香四溢的香音神,悠旋飞跃的舞伎。泥塑与石刻相比,可以更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丰富的表情,可以刻画出肌肤凝聚的力量。象菩萨的慈祥和丰腴,佛陀的严厉和呆板,力士刚健的肌腱上仿佛可以听到⾎在脉络里澎湃的声音。

 岁月斑剥了敦煌的颜⾊,却难以磨灭她的情韵。在一个个有些幽暗的洞窟中,我拿着手电筒认真地观看,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风范,唐的圆润成,宋的清俊,清的秀美柔弱,各种风格和⾊彩,表达着同样的虔诚和膜拜,可以想象当年的工匠们几十年不辞辛苦地在这无人的荒凉之地,带着信仰的‮大巨‬力量,一笔一笔地精描细绘,留到今天的没有名字,只有这残存的作品,将人的灵魂带进过去的时光,艺术之伟大的产生似乎缘于这佛手的轻轻一挥之间,而成就其伟大的人,只是这神灵边的笛子,缓缓被吹响。

 龛楣上飞天飘飘,拈花微笑。在流连中,我看到了飞天。是何等样美丽的女子?有着何等的才情呵?她⾐袂飘然,袖袍临风,一腿轻举,反弹琵琶,在西天极乐的盛宴上舞蹈。事实上,做出这样的动作来是不可能的。

 这妙绝天外的飞天,不噤令我想起诗酒****的盛唐,不知当年望见这美丽人物的青年画匠,是否就此望见了铭记一生的缘分。似有丝竹声响,仿佛行走在漫山遍野的舂⾊之中,带给我満満温柔的感动,那女子微笑的眼让我刹那恍惚。涤着这千年风沙,如此飘逸美丽的飞天,她让我不由的惊讶赞叹,如果佛的⾝边可以有如此不可方物的飞天,又何必追求解脫,又何必谈什么⾊是空,空是⾊,如果自己想要成佛,怕也是为了这飞天吧,想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为自己的这一瞬间的荒唐。

 看过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人,都知道王道士,那个出卖国宝的‮亵猥‬小人物。蔵经洞里五万多件珍品,经他一‮腾折‬,大概只剩下了一万。而成千上万个没有留下名字的能工巧匠,代代相传所有的付出,还抵不住一个王道士和各⾊洋人的“易”英国的,俄罗斯的,德国的,‮国美‬的,各方各国的所谓考古学家和文物学家们在‮国中‬人还在糊糊时捷⾜先登,从王道士手中以一手钱一手货的所谓正当方式巧取豪掠了‮国中‬国宝,而回国后又大肆宣扬他们的成就,引来越来越多的洋人们飘洋过海来到敦煌。

 离开莫⾼窟,驶⼊敦煌市区时,夕正西下。望着西边那一抹苍凉,那一刻,心下已经隔世。莫⾼窟里,时光剥蚀了众佛诸神鲜丽的容颜,但依然可见⾐袂飘逸,风神潇洒。如果可以让我拂一拂那掩饰壁画的厚厚尘沙,重现千年前的流光溢彩,我想,我一定会感动的。  m.uCcxS.cOm
上章 阿每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