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战场的转折点
这场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个不同地点发生的海战被成为“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唐帝国的称法)从战果上统计的话,唐帝国海军是毫无疑问的胜利者。从战役与战略意义上讲,唐帝国海军仍然是胜利者。除非国美海军派遣其战列舰舰队前来,不然就无法再支持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美军。唐帝国海军仍然牢牢的掌握着场战的制海权与制空权,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战役也正在朝着对唐帝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是唐帝国与国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強大的家国的海军在战争中的第一次正面

手。“菲律宾海战”是国美舰队偷袭,唐帝国舰队几乎没有发动有效的攻击,因此对双方海军实力对比的参考价值并不大。“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作为双方舰队第一次正面作战(其中仍然有不少的偷袭成分)双方集中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航⺟,而且出派的都是最优秀的航⺟指挥官,谈仁皓与哈尔西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错过了“菲律宾海战”虽然两人并没有在场战上正面

手,但是两人的表现都可以用“卓越”来形容,而且这也直接决定着海战的最后意义。
谈仁皓以及第一特混舰队官兵在战斗中的表现几近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唯一的缺陷就是低估了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能力,这一点对战役并无决定

影响。在己方无一战舰遭到重创的情况下,用不到三十架战机(牺牲飞行员三十多名,其中在保卫舰队中牺牲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有22人)的代价几乎全歼第17特混舰队,击沉敌航⺟两艘(“列克星敦”这个战果后来还是算到了第一特混舰队的头上)其他各类主力战舰(指驱逐舰及其以上的大型战舰)八艘,消灭敌官兵4000余人。仅这些战果都⾜以决定未来数个月之內太平洋场战上双方的实力对比了。
哈尔西指挥的第16特混舰队虽然遭到了重创,两艘航⺟在数个月之內无法参战,舰队损失了大量的官兵(特别是飞行员)但是这并不是哈尔西地过错。美军装备的战机

能落后。飞行员素质差(相对唐帝国海航的飞行员)第16特混舰队总体实力不如对手,以及场战条件并不有利等等,都是导致第16特混舰队遭受重创的重要原因。哈尔西本人的表现并不差,完全可以用“优秀”来形容。在这么多不利因素下,如果换了别人,比如弗莱彻,第16特混舰队恐怕不但无法重创第二特混舰队。让唐帝国最大的特混舰队回去养伤,恐怕连第16特混舰队本⾝也将全军覆没吧!
这场海战给带来的不仅仅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未来发展,更重要地是,这让双方的海军对对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太平洋战争,让双方的最⾼统帅在决定未来的战争发展时都更为谨慎,更为小心。
在此战役之前,唐帝国海军是不太看得起大洋对岸的那个強大的对手的。虽然没有人会否认国美的战争潜力,但是在唐帝国海军中,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战”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国美海军是一个大巨的威胁。当唐帝国海军从逆境中走出来。一步一步地击败了⽇本这个顽強地敌人,获得了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时,骄傲。轻敌的气氛也蔓延开了(这实际上是“菲律宾海战”惨败地一个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唐帝国海军官兵都认为,国美海军没有实战经验,而且装备落后,战术落后,官兵的素质,心理状态等等都不如自己,因此可以很快击败国美。
如果说“菲律宾海战”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的话,那么“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就是一瓢冷⽔。第二特混舰队作为帝国海军最強大,纪律最严明,官兵素质最优秀。装备最先进的舰队,在全副武装,而且是在作战状态下遭到国美舰队的重创,还是一支实力小得多,素质差得多,装备落后得多的国美舰队的沉痛打击。仅次一点,就⾜以让很多还处于震惊,自大,或者是其他什么感情下的唐帝国海军官兵惊醒过来了。
国美这个对手绝不能小看。更不能轻视。在如此情况下都能够让唐帝国最強大的特混舰队瘫痪,如果条件相当的话,那第二特混舰队恐怕连一条火艇(用于大型战舰之间

通与联络的小型动力艇)都回不来!
也正是从这次海战之后,唐帝国海军上下都开始重视这个对手,并且将其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对敌态度。也正是唐帝国海军上下这种及时的,正确的认识,才避免了更多的灾难。
同样的“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对国美海军,乃至国美上下地冲击也非同小可。
“菲律宾海战”之后,国美海军上下的态度与唐帝国海军有点类似,真正能够认清唐帝国海军战斗力的人没有几个(尼米兹,哈尔西等优秀将领就是这少数人的代表)大巨的胜利甚至让很多国美人(主要是政客)认为,对唐帝国的战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內结束,胜利是属于国美的。国美国內还出现了“速胜派”的论调,这最终就造成了“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当时,决定反击亚松森岛的决定不是尼米兹本人做出的,而是由上面施加庒力而产生的)当两支特混舰队一亡一伤的消息传回了国美国內后,连国美总统都惊得连夜(当时是华盛顿时间四⽇凌晨)召开了最⾼府政
员官会议。消息立即被封锁,为了稳定国內的情况,国美
府政宣布获得了大胜(击沉唐帝国航⺟三艘,重创两艘)战局正在朝着对国美有利的方向转变。而实际上,美军国队內部则是另外一番样子。
尼米兹在第二天就召开了太平洋战区(舰队)⾼级将领会议,此时负伤的弗莱彻与哈尔西都还没有被送回珍珠港呢。接着,尼米兹宣布了新的调动命令,让珍珠港內的八艘战列舰,以及其他战舰都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当然,这些军事上的调动是次要的。惨败带来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国美
员官与将士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国美总统在当月就修改了24年度(唐历)的经济与工业生产计划。军费增加了258(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到了海军)新建造的战舰(特别是航⺟)的速度加快,新研制的战机也将提前装备队部。而调往太平洋战区的军队,分配给太平洋战区的物资也增加了很多。为此,国美甚至减少了部分输往欧洲盟国地物资,把向欧洲场战派军的计划延迟了三个月(极为重要)而向欧洲盟国提供的战机(特别是先进的战斗机,以及重型轰炸机)减少了至少三成。正是这次战役促使国美将重点放到了太平洋场战上来。而国美在当年制定的“先西后东”的战略计划也受到了这次战役的影响。
在美军中,提⾼官兵的素质(特别是飞行员)尽快完成新式武器的装备与训练工作(特别是舰载战机,雷达,新式⾼

炮,新式战舰等)整顿军队的纪律(第17特混舰队惨痛地教训)提⾼队部的战备率,加強各作战队部的联系等等行动都很快展开。
从动员上来看,国美比唐帝国做得更彻底。这是国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地。与唐帝国不一样。国美无须为本土的全安担心。虽然欧洲场战很重要,但这并不会威胁到国美本土。在这次战役之后,国美上下都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击败唐帝国是整场战争的关键。只要击败了唐帝国,那么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都不可能是国美的对手,获得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这实际上正是国美制定出“先西后东”战略的基础,为此,国美甚至可以放弃欧洲陆大上的盟友)相反,如果被唐帝国击败,那么就一切都完了。
相反,唐帝国却没有条件如同国美这样,孤注一掷的将所有力量都投⼊到太平洋场战上来。原因也很简单,唐帝国不具备国美的地理条件。陆大上的威胁是唐帝国必须得考虑地。而且德意志帝国这个盟友的成败也将直接关系到唐帝国的命运,唐帝国不可能抛弃德意志帝国,单独与所有的敌人作战。因此,唐帝国必须要在陆大
场战上投⼊很大的力量(甚至是大部分的力量)而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唐帝国在太平洋场战上的投⼊。
从这些方面来讲“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的开幕式。这场海战也预示着,在未来的战斗中,两个世界上最強大地家国都不会轻易的退却。更不会很快的失败,而决定战争的除了军队的素质,装备的

能,官兵的士气与斗志,指挥官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家国的实力。这是一个由实力来决定胜败的场战,一个必须要付出大量的鲜⾎,声明才能获得胜利的场战!
作为第一特混舰队的司令官,谈仁皓不会考虑这么多,他能想到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获得胜利,帮雷少卿一把,同时也是帮自己一把。当然,谈仁皓也丝毫不敢小看国美这个強大的对手(更多的时候是国美海军的那些优秀指挥官)胜利的喜悦并没有让谈仁皓奋兴的忘记了他还⾝处在场战上,更不会让他忘记敌人还有⾜够的力量。
舰队的补给工作进行得并不快,在作战行动中,舰队很多时候都是⾼速航行(超过18节的标准巡航速度)燃料消耗得非常快,大量的侦察行动,以及决定

的攻击行动,让航⺟携带的航空汽油也快要用完了。弹葯也消耗了很多,而且接下来主要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所以需要携带更多的对地打击弹葯,而不是对付战舰的弹葯。补给工作从天亮前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才算勉強结束。随后,第一特混舰队与补给船队,一支开赴场战,一支返回后方的港口。
七⽇一早,舰队就返回了预定作战海域。天亮的时候,从硫⻩岛转移而来的补充战机降落到了两艘航⺟上。这些战机大部分都是从后方调来的。本来谈仁皓申请得到第二特混舰队的优秀飞行员,海军司令部并没有批准,因为这些飞行员都要回去接受调查(这是海军新的规定)然后才能返回队部。
八点,在郝东觉将头天收到的目标清单发下去之后,舰队出派了第一批轰炸机前去轰炸阿格里汉岛上的美军防御工事,另外还派遣了两个小队的战斗机到阿格里汉岛上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以对付美军的轰炸机。第一特混舰队开始执行新的任务了。
当天下午的时候,谈仁皓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具体任务计划。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将在支援陆战队登陆作战的行动中分别担负⽩天与夜晚的打击行动。在陆战队登陆的当天,两支舰队将集中力量为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随后,第一特混舰队将在夜间接手一次场战紧急补给(指在场战上获得补给,这是很危险的,如非特别原因,绝不能冒险)并且在天亮之后负责支援陆战队作战,而第三特混舰队仍然将执行夜间支援任务。
换句话说,第一特混舰队就是在⽩天用轰炸机为陆战队“运送”炸弹,充当超远程炮击舰队使用。这是谈仁皓最恼火的任务,唯一让他⾼兴的是,参谋长批准了他的另外一个请求,将原本属于第二特混舰队的三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四艘重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暂时划给第一特混舰队指挥。当然,第一特混舰队得用这些战舰做出更大的贡献!
m.uCC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