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枫事件说开来
⾼枫终于死了。
这几天,国全上下沸沸扬扬地谈论着他,使他在临终前的这段时间里再次狠狠地火了一把“火”的程度不亚于当年央视首播他的《大国中》的盛况。
而谈论的焦点却是⾼枫⾝患滋爱病的事。其实⾼枫得没得滋爱病各媒体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一来为了

合大众猎奇的心理,二来⾼枫也算得个公众人物,因此各媒体实在是有理由对这事加以报道。于是⾼枫便成了滋爱病患者,并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同

恋,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枫事件中媒体的导向固然重要,而受众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对炒作⾼枫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冷静下来的人们不由纷纷问道:国人怎么啦?
我们的国人怎么啦?国人一向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并且和国人內心普遍存在的小市民情结紧密结合,大到砍头

毙,小到自行车撞架,都会昅引众多的目光。其结果是,一旦事情有个眉目,或是受刑的人死去,或是自行车主各自离去,人们才満意地散开,而后把这些消息带进各自的茶余饭后中,咂咂嘴,齿颊留香。
⾼枫事件的媒体便遇上了这样的受众,媒体和受众上下齐心,⾼枫自然也就再度“火”了一把。
其实也难怪媒体和受众,一个是我要掏你的钱包,一个是想花钱买个乐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两厢情愿嘛!可是实在不知他们要把当事人置于何处?当年阮玲⽟女士留下一句“人言可畏”便含恨离去,之后从戴安娜王妃的死,到今天的⾼枫事件,大众的同情心都到哪儿去了?
当年鲁迅先生最为痛心的就是这样的一帮闲人,戴妃死后才知道这并不是国中的特产,窃以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正是靠这为生的。
值得庆幸的是⾼枫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中一直昏

不醒,不然,将死的人如何承受这样的打击?滋爱病也好,同

恋也罢,那都是臆想中的⾼枫,退一步说吧,就算这一切都是真的,也不应该成为轻

他的原因吧?
毕竟他留给我们的是音乐,是一首首美妙好听的歌曲,这,就够了!
2002。9。23
M.Ucc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