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
早已夜深人静了,却睡不着。于是取出了封尘已久的一套茶具,找了些茶叶,坐下来自己品茶。家中是常备茶叶的,但⽗亲喝茶常常只是为了解渴;而⺟亲,则是为了抗拒睡眠的

惑。所以,家中没人懂茶道。于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我决定品自己的茶。
壶中已有了茶叶,再倒⼊些开⽔,尔后细细端详着。放⼊的是⽟针——一种貌似尖针的茶叶,加开⽔以后,它们开始慢慢散开,然后将四周染成一片碧绿。我捧住了茶壶,突然感到一种蜉蝣撼树的苍凉。每个人生下来其实就像那⽟针,望渴在滚⽔中保住自己的个

,结果却总是被⽔所浸染,散成薄薄的柔光,同时也染碧它周围的一切。也就似蜉蝣,企图撼动大树,却最终倒毙在它的下面,成为它的肥料,与它融为一体。所以人的

喜与悲哀都在此,永远不能够不改变自己而改变环境,总要坦然面对生活的打磨与融合。要么,溶⼊你生命的滚⽔,要么,放弃拥有生命的机会。
想得出了神,才发现茶已经泡好了,是那种精致的碧绿。原来溶⼊开⽔的⽟针纵使没了自⾝的棱角,却能绽放另一种美丽。我轻轻倒了一杯茶,就四

拇指那么耝深的一杯。本可以一口喝⼲,却又故作风雅地小抿了一下。顿时,一股⽟针固有的苦涩遍及全⾝。这种味道我尝过很多次,于是见怪不怪地再小抿一下。一杯茶没了,喉中却有一股清凉油然而升。不噤会心一笑,才发觉品⽟针是要有决心的。没有苦,得不来清凉。或许真的,进行着人生的旅行,人无时无刻都必须尽心地付出尔后承载许多自己也搞不懂的悲伤,这是一种相当委屈的投资,总会给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

惘。对许多“精明”的商人来说,他们会放弃风险,放弃品尝苦涩的机会。于是,他们中也就不会有人能真正找到清凉甘美的感觉。
再品几杯,茶壶还剩最后一点茶,我没有再喝,任由它剩那一点残茶,⽗亲曾告诉我不要把茶壶的⽔喝光,留一点,再加⽔后才有味。这并非证明他懂得品茶之道,只是他教育我如何做人:“随时不要做得太完美、太満,给自己一条后路,一个空间,说不定你能为世界留下一个奇迹。”我过去不懂,时至今⽇也懵懵憧憧,但觉得有理,于是照做。
茶品完了,时间也晚了,心情却很舒坦,于是愉快地收拾。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大师讲学时,门外风吹而草动。一门徒曰:“风动”;另一位曰“草动”大师笑而答之:“非风动,亦非草动,廉者心动。”我此时的心境不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吗?茶并非最好的茶,品茶的技术亦非最好的品茶技术,但心境却是世上最好的,于是,便很愉快。
因而,拥有一成不变的好心,真的便拥有了一切。
M.UccXs.CoM